刘春元 教授
在职单位:暨南大学 擅长领域:分子结构与成键、光诱导电子转移、分子电子学
刘春元,1996年赴美进修,先在堪萨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Daryle H. Busch实验室从事配位化学研究,2005年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导师F. Albert Cotton。2006年回国,任同济大学教授。2011年任暨南大学教授,并担任化学系主任至2017年。研究工作涉及配位化学,分子结构与成键、混价化学与电子转移、分子电子学及光物质作用等领域。课题组基于含金属-金属键单元配合物或其超分子化合物,...
咨询ta
28
教育背景
1985–1988年:暨南大学化学系/中山大学,无机化学,硕士。
1999–2004年:美国Texas A&M大学化学系,导师,F. A. Cotton (科顿),博士。
工作经历
1985–1996: 湘潭师范学院化学系,曾任副教授,省重点学科负责人,系主任。
1996–1999: 美国堪萨斯大学化学系Daryle H. Busch实验室,客座研究员。
2004–2006: Texas A&M大学化学系F. Albert. Cotton实验室,博士后研究。
2007–2011: 同济大学 教授,博导。
2012–: 暨南大学教授,博导。
参与项目
(1) 2019年(项目编号2197108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含四重键合Mo2中心的D(给体)-HB(氢键桥)-A(受体)配合物的合成及通过氢键的电子转移研究。
(2) 2013年(项目批准号2137107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共价键合双金属D-B-A模型分子的合成及其电子偶合与电子传递研究。
(3)2009年(项目批准号9092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培育):利用富电子键合双金属单元和有机多硫配体构造新型导电性分子材料。
(4) 2008年(项目批准号2087109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非对称桥连双金属中心间的电子耦合及分子内电子传递研究。
(5) 2008年,上海市教委重大创新科研项目:分子整流模型化合物—非对称桥连双金属中心分子的合成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6)2007年(项目批准号20741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利用共价双金属踏轮式化合物实现对气体分子的选择性包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