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个人中心
基本资料
用户认证
退出登录
注销账号
帮助中心
找需求
找需求
发布需求
首页
需求大厅
技术经理人
推广活动
平台资讯
成果库
专家库
热门推荐
找需求
机器人应用
机械设计
科技服务
非标设备
软件开发
工业设计
3D打印
机器视觉
找资源
专家库
案例库
服务机构
报活动
找成果
应用技术
软科学
基础理论
找服务
技术经理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库
>
详情页
童叶翔
教授
在职单位:中山大学化学学院
擅长领域:纳米储能材料与器件、纳米制造
浙江遂昌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咨询ta
收藏
723
教育背景
1981.9—1985.7 中山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5.9—1988.7 中山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6.9—1999.12 中山大学化学院有机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8.7—1991.4 中山大学化学系,助教; 1991.4—1995.12 中山大学化学系,讲师; 1995.12—2001.6 中山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1996.2 遴选为中山大学重点培养教师; 1996.6 遴选为物化专业硕士生导师; 1996.9 入选广东省"千、百、十"工程计划; 2000.1—2008.7 担任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分管本科教学工作; 2001.6—至今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职情况: 2000.3—至今 广东省表面工程协会理事和广州市电镀协会理事; 2000.3—至今 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委员; 2003.8—至今 《大学化学》编委。; 2006.6—至今 广东省稀土协会理事。; 2006.6—至今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7.11—至今 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9.3—至今 广东省化学会秘书长。; 2010.1 中国稀土学会第五届化学与湿法冶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0.6 美国ACS、ANS和ECS 会员; 2010.11 中国化学会理事; 2012.9 中山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工作委员会委员; 2013.4 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3.11 中国电化学会材料电化学分会委员。
参与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项目: 高效纳米储能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研究, 课题4“高效储能器件的设计与性能优化”(2016YFA0202604),负责人,2016-2021.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476271),2015.1-2018.12.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基金项目(NSFC-RGC),(21461162003),2015.1.-2018.12.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追加项目:“基于电化学方法的大面积有序过渡金属基储能材料的纳米尺度制造及其柔性储能器件研究”(91323101)2014.1-2014.12.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273290),2013.1-2016.12. (6)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120171110043),2013.1-2015.12.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0923008),2010.1-2012.12. (8)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2011A010802004),2012.1-2014.12. (9)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S2013030013474),核心成员,2013.10-2016.10. (10)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11B090400230), 2012.1-2013.12. (11)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11B090400618), 2012.1-2013.12. (12)省发展改革委第二批新能源汽车专项项目(204-6),2012.1-2013.12. (1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251027501000002),2009.10-2012.10.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873184),2009.1-2011.12. (15)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B010600040),2008.9-2011.9. (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573136),2006.1-2008.12. (17)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023099),2006.9-2008.10. (1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04205405),核心成员,2005.1-2008.12.
主要荣誉
(1)“表面分析技术在先进能源材料中的若干应用”,2016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一等奖(排名第4) (2)“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设计、可控合成及其器件组装研究”,2015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排名第1) (3)“新颖电化学能源材料的可控制备、储能机理及其性能研究”,2015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1) (4)2015年“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 (5)2015年度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粤教人【2015】15号) (6)2009年获广东省第四届“教学名师”奖 (7)"化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09年获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 (8)"金属基固体化合物在微纳空间的结构与合成化学研究",2007年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3) (9)"化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05年获第五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2) (10) "化学类专业《化学生物学》课程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2005年获第五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5) (11) 2003年被评为中山大学"教学名师" (12)2002年被评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 (13)2002年被教育部和国家基金委评为"国家理科基地建设实施先进工作者" (14)获1998年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称号 (15)"含羧基与多胺基的金属酶模型化合物的研究" 获1998年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2) (16)"熔盐电化学方法制备稀土金属及合金的研究"获1997年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3)
推荐专家